疫情冲击全球汽车供应链: 中国车企体系力面临考验
出处: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: 老中医 时间:2020-03-31 浏览:0
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,令欧洲汽车产业“停摆”。
在大众、戴姆勒、宝马、PSA、雷诺等各跨国车企宣布关闭整车生产工厂之后,3月20日,总部位于德国的全球最大的两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、大陆,宣布停止在欧洲的生产。随后,舍弗勒、马瑞利、伟巴斯特、采埃孚等跨国零部件制造商也表示将停止或放缓在欧洲的生产工作。
汽车生产涉及上万个零件、物料的全球化采购,任何一个微小零件的供应出现异常,都会对整车生产造成影响。上游的个别或部分供应商停摆,就有可能会引发供应链“断裂”危机。
汽车零部件巨头关闭位于欧洲的工厂,将给全球汽车产业链带来冲击。在国内,主要车企的供应链体系具有很强的国际化特点,部分关键零部件需依赖进口。正在逐渐恢复生产的中国汽车制造商们,面临着全球供应链体系的新考验。
“如果国外的这些供应商停止供货,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很大。虽然现在仍然有一定库存,短期内企业受到的影响有限,但时间长了,可能就会产生一些问题。关键在于国外的疫情及对当地生产的影响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,而目前欧美的疫情趋于恶化。”3月23日,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吴松泉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对国内的影响取决于何时复产
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,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和供应基地之一。虽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10万家、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.3万家、年市场规模突破4万亿元,但是,仍然有大量的汽车零部件、材料、装备等需要从国外进口。
根据海关统计,2019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额为367.11亿美元。其中,从德国进口的零部件规模达到了102.8亿美元,来自德国、日本、美国、韩国、墨西哥五个国家的零部件占进口额超八成。吴松泉告诉记者,其中,2019年,自动变速器及零件、发动机及零件、车身未列明零件等三类零部件,进口占比超过50%。
一位上汽大通工厂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目前相关零部件还有一定库存,预计一个半月的影响不大。他告诉记者,目前主要依靠进口的零部件包括插接件、芯片、化工原材料等。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,我国进口的零部件,主要包括国内不能生产或不能满足需求的总成/系统、零件、材料,以及基础元器件。随着中国汽车产销规模的不断扩大,博世、大陆、采埃孚、伟世通、法雷奥等跨国零部件都在中国加大本土化生产,在华成立诸多工厂,但这些企业的部分材料和基础配件从海外进口。
“欧洲绝大部分零部件可以国产化,但有些考虑共用或通用件,如小塑料件或有热处理的冲压件或密封件,不值得再单独投资模具,所以没有国产化。”3月23日,一家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国区高层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。
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也告诉记者,德国总部正在力争保住博世中国的需求。
一般来说,大部分整车企业进口零部件库存都较深。不过,如果德美日韩等国由于疫情恶化导致零部件企业、材料企业停产停供,国内企业在库存用完后将无法继续生产,中国汽车和零部件生产将面临直接冲击。
上述零部件企业高层告诉记者,欧洲的进口件一般会有4-8周的库存,如果欧洲供应商现在停产,影响还没体现出来。今后是否会有影响,取决于停产的时间长短和物流是否也会受影响等因素。
供应链体系力的考验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3月23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,3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已经出现明显回暖,复工复产率正在逐步增加。
在国内,按照不同地区的规定,汽车制造商从2月开始逐渐恢复生产。此前,因为汽车制造大省湖北境内的零部件无法供应以及物流问题,给各地的不少整车厂的复产都造成了影响。
当时就有很多车企开始梳理自己的零部件体系,希望就某些能够替代的零部件寻找新的供应商。不过,一位车企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,由于汽车零部件需要很长的产品研发和验证周期,想要在短期内找到合适的替代供应商并不容易,能够很快找到替代供应商的零部件往往技术含量较低。
这些被替代的零部件供应商,以本土的中小微企业为主。而中小微企业也是供应链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,反过来也有可能影响整个供应链。在一定程度上,这已经对本土汽车产业的供应链体系造成了考验。
彼时,跨国零部件企业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如果一旦断供,则会对正处于恢复中的国内汽车生产和销售带来新的冲击。
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,如果一个微小的零部件无法及时进口,就会影响到一家车企甚至行业的产销。对本就受疫情冲击的中国汽车产业而言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
2019年,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超过了600亿美元,超过了进口367.11亿美元的规模。但是,需要注意的是,进口零部件和出口零部件的“含金量”存在差异。
“虽然我国是零部件生产的大国,有规模,也有很强的供应能力,进出口规模大,而且出口还大于进口,但是,我们出去的东西和进来的东西不一样,我们进口的很多零部件或材料,国内无法供应,而出口的不少零部件其实在国外是可以替代的。”吴松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。
跨国零部件巨头在产业供应链中掌握着较高话语权,他们生产的不少零部件都无法替代,即使替代也需要时间周期。这也再次说明,在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发展的过程之中,增强零部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的重要性。
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提出建议,支持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,保障供应链安全。主要汽车企业要建立战略性零部件供应体系,加强与国内外零部件供应商的联盟合作,优化供应体系布局,引导主要中国品牌企业在共享供应链资源方面进行深度合作。
但从一定程度来看,疫情也给了让汽车行业重新审视供应链管理的能力。任何一家企业,都需要进一步考虑自己的供应链安全问题,加强供应链的灵活性,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产生的“不确定性”。
【免责声明】
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部分源自于互联网,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,谢谢!
推荐阅读
-
售13.99万元起 新款星途TXL正式上市
2020-10-21
-
已申请注册“陆泽”、“陆放”命名 一汽丰田版“汉兰达”曝光
2020-10-21
-
奥迪S家族多款新车上市 46.88万元起 动力更强劲
2020-10-21
-
荣威iMAX8全新大MPV 预售20.88万起/10月31日上市
2020-10-20
量产有谱?2024年开现代自动驾驶汽车
出处:汽车之家 鲍彬斌 作者: 老中医 时间:2020-03-31 浏览:0
记得2017年时,现代汽车就通过展示自动驾驶IONIQ(参数|询价)车型向外界表明其进入自动驾驶领域的立场。2019年7月,现代汽车高调宣布了自动驾驶汽车计划,打算自2024年开始量产自动驾驶汽车。并且,现代汽车和俄罗斯最大的科技公司Yandex联合开发的自动驾驶原型车“索纳塔2020”也同步开启自动驾驶测试。
『现代IQNIO』
日前,现代汽车和安波福联合组建的自动驾驶合资公司正式落地,双方各自持有50%股份。目前,合资公司的名字暂未公布,业务重点在于推进L4、L5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。现代汽车和安波福共建合资公司的计划始于2019年9月。合资公司总价值约为40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283亿元),现代汽车集团及附属公司现代汽车、起亚汽车和现代摩比斯,将提供16亿美元现金,外加4亿美元的车辆工程服务以及其他研发资源。作为交换,安波福将提供自动驾驶技术、知识产权和700名员工。
据悉,合资公司的总部设在美国波士顿,在美国和亚洲拥有技术中心。自动驾驶合资公司将结合现代汽车集团的设计、工程和制造专业能力以及安波福的自动驾驶技术。双方共同为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、车队运营商和汽车制造商提供自动驾驶系统及解决方案。
『现代Nexo』
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方面,除安波福和Yandex外,现代汽车还投资了初创公司Aurora,基于燃料电池车Nexo研发自动驾驶技术。另外,中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小马智行也是现代汽车的合作伙伴,双方已经在美国加州启动“BotRide”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。
其实,自动驾驶有“三费”,“费钱”(资金投入大)、“费人”(人才要求高)、“费技术”(技术挑战大)。单凭一家公司要搞定自动驾驶,不说完全不可能,至少压力非常大。业内有志于在自动驾驶领域“做大做强”的企业一般都选择“抱团取暖”。既能分摊成本,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共享技术,何乐而不为呢。
然而,光光“抱团”还不够。毕竟开发自动驾驶技术是一门极其讲究“创新”的活。与其让自动驾驶团队受制于臃肿的组织架构,不如将团队独立出来成立子公司(也可能扶植一家初创公司),从而更好地培育自动驾驶。
这种“抱团”、“分拆/扶持”方式在业内比比皆是。比如大众和福特就有深度合作关系,同时这两家公司还共同投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rgo AI。而且,大众本身也分拆原来的自动驾驶业务部门,成立专门的子公司。再如,国内出行公司滴滴也已将自动驾驶团队独立出来。此前,业内也曾流传百度Apollo也有独立的想法。未来,或许更多的企业会作出类似的选择。
【免责声明】
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部分源自于互联网,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,谢谢!
推荐阅读
-
售13.99万元起 新款星途TXL正式上市
2020-10-21
-
已申请注册“陆泽”、“陆放”命名 一汽丰田版“汉兰达”曝光
2020-10-21
-
奥迪S家族多款新车上市 46.88万元起 动力更强劲
2020-10-21
-
荣威iMAX8全新大MPV 预售20.88万起/10月31日上市
2020-10-20